【 善用畢馬龍效應 6大原則有效激勵員工 】
畢馬龍為希臘神話中一位擅長雕刻的古希臘國王,有天他創作了一座少女雕像,每日無微不至的照顧,就這樣感動天神將少女雕像化為人類。「畢馬龍效應」原本是心理學名詞,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於1968年的研究而來,他們對學校裡一群6-12歲的兒童做智商測驗,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,並告知實驗組的兒童智商較高,故交付較艱難的課程並加以輔導和教學,一年後這些孩子智商分數出現明顯的增長。但其實兩組的兒童智商無太大不同,都只是隨機挑選。由此可見老師賦予較高的表現期望,也將真正影響他們的態度與方法,得到好的成效。
時至今日,畢馬龍效應運用至職場中,即是強調他人寄予期望的職場表現所能帶來的影響。如主管對下屬的期望也將影響其自信心與激發潛能和績效。若告知部屬他們能勝任某些工作邁向成功,將可能獲得超越主管期待甚至更好的成果。反之若表現較不出色的職員或團隊,面對主管的低期望,也可能為防止受傷,而採取更消極的方式面對,以為了減少後續更多失敗的可能性。也因此建議主管可更加巧妙的使用激勵方式,讓全體員工自信增加,激發能力與產能。
激勵員工6大原則
1. 保持熱情並聚焦目標
想激勵員工要先激勵自己。成功的主管能隨時保持專注在設定的目標,並抱持熱情的態度,自然會傳染給員工,讓團隊的效率提升。
2. 精準傳達使命
要讓員工受到自身使命感所驅動,並透過與他人擁有相同使命感進而產生連結。意謂當員工認同了自己的組織,並明白工作背後的責任使命,也會自然產生更多熱情和激發創意,達成更高的效能。
3. 建立可激勵因素的連結
觀察自身組織和情境下,最能讓員工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因素,此因素可能隨不同組織而有不同的變化,可能是「有彈性與空間可以按自己方式做事」等,真正的了解哪些事可激勵你的員工。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與他們建立個人連結,當連結越緊密也能有越顯著的激勵效果。透過日常生活細節來發展,簡單的一起聚餐或互相問候,慢慢建立起關係。
4. 讚賞表揚
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.彼得曾提出當主管讚美員工或團隊,其獲得的成效將遠遠大於付出的成本。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個很懂得激勵人的領袖,常對部下說道:「我做不到,但我知道你們做得到。」給予員工最大的限度發揮積極與創造性,造就家電王國的亮眼佳績。
5. 信守承諾
當主管對於員工常常出爾反爾,容易影響日後激勵的成效和可信度,因此當員工認為主管是值得相信的領導,也會更安心的為其賣命付出。
6. 適度授權
可從旁協助給予大致的方向,避免過度插手干涉,讓員工感受到被信任,並擁有可盡情揮灑的空間,也將成為另一種激勵方式。
畢馬龍效應的神奇之處就在於,不但能成功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,也能徹底翻轉員工內心的自我形象。成功巧妙的運用正向期望的重要性,搭配適時激勵提升團隊士氣,成功打造理想的高效能組織。
明日之團,為企業量身打造雲端管理系統,e-Learning雲端學習系統實踐職員在職進修能力的可能,完整數據化的考核機制,顯示整體員工的成長進程,建立良性競爭與激勵共同成長的願景,讓企業績效有效提升,讓我們成為您轉型路上的一大助力,達成您期望的年度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