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都幫新人做過教育訓練!為什麼還會抱怨沒人帶?
2023-03-12
確實執行五個重點,讓員工參與度大爆發!
2023-03-12

疫情共存時代,人才管理面臨的挑戰與解方!

疫情停不了,徵才不能停

近日據ETtoday的報導指出,在疫情籠罩底下的台灣企業徵才意願較往年同期表現持平,Q2徵才意願高達65%,顯見步入共存時代後,相較於去年各產業如臨大敵的人心惶惶,今年度的疫情並未明顯衝擊人力市場需求。若我們再參酌財訊快報的報導可發現,傳統產業新增職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近35%,顯見國內就業市場正在回溫。
除了廣邀人才以外,也有不少企業祭出調薪手段做為留才方式,一方面是由於疫情衝擊下,新興產業職員開始思考「工作的意義」進而選擇離職,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;另一方面則是在台灣整體經濟面的物價飛漲,據主計處最新資料顯示,消費者物價指數以及民生物資漲幅達近9年來最高,因此調整薪資雖然有其限度,但也成了不得不然的選才及留才門檻。

「全面徵才」背後的原因

在這波「全面徵才」的浪潮中,我們可以觀察到,傳統產業(如實體門市店家、營造業等)的人員流動率低,對後疫情時代的人力布局已是蓄勢待發。相對於此,新創事業(如廣告業、多媒體業、資訊科技業等)雖也有徵才需求,但人員流動率較高,似乎也正面臨新一波的管理難題。
承前所述,企業以調薪作為留才方式,部分是因為物價上漲,但更核心的問題其實是面對工作環境變動時,勞方與資方間的衝突也一併浮上檯面,讓員工開始反思工作的意義。這點不僅是台灣有之,甚或全球在這兩年都持續有這樣的情況發生,我們稱其為「大離職潮」(The Great Resignation)。

勞資困境的幾個面向

人力市場是無法脫離於供需法則之外的,因此在全面徵才的同時,我們或許可以想想:這波「全面離職」帶入多少資源前進人力市場,又該如何調整創造出「全面留才」的局面。在人資管理的層次下,我們可以統整疫情造成勞資對立問題的幾個原因:

一、 遠距管理不易:
疫情讓員工的工作模式改變許多,遠端作業模式因此成為了許多企業必然的選擇,但這樣的工作型態也造成了許多問題。例如溝通成本變高、資訊容易產生落差等,讓許多企業主傷透腦筋。

二、 不信任感加劇:
自作業模式的改變,可延伸至最核心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」問題。諸如企業主不清楚員工是否在工作時間有實質產出,員工不清楚上司是否有看見自身的努力。種種溝通上的誤區,也讓彼此的信任基礎變得薄弱。

三、考核標準變易:
關於考核標準的變易,有個真實的案例或許可供讀者參考。A公司為專門承攬講座活動與展場設計的公司,其某員工承接年度活動企劃時,已經在時程內做好了該次展場的所有製作物。但因為疫情突然爆發,展覽停辦,該批製作物雖然已如期交稿,卻因為無法使用,而不計算在該員工的年度績效內。讓勞資雙方心裡有了疙瘩。

勞資困境的解方

前述三點是疫情下台灣企業主所共同面對到的困境,人事考核顧問領導品牌—明日之團提供以下幾點面向做為參考的解方:

一、支持員工身心健康
疫情轉變迅速,每個員工的背景也不盡相同,適時關心其工作需求,支持其身心健康不僅更以人為本,也有利提升工作效益。

二、制定清晰且有彈性的考核標準
正因疫情瞬息萬變,所以我們不僅要定時考核,也要順應時局做出標準的調整,透過與員工完足的溝通,訂出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準則。

三、善用雲端工具掌握情勢
在疫情肆虐的時代,若是能善用雲端工具進行考核,甚至對員工的差勤、生活狀況做一次全面性整合與盤點,不僅能夠有效管理,也更有助於掌握日益變動的局勢,為日益復甦的景氣提前布局。

明日為勞資關係解套

明日之團2008年成立於日本,多年來已是上千家日企選定的人資品牌,從績效制度建立到差勤考核皆有專業顧問協助,在雲端化的管理上,也擁有實績。因此在勞資關係日益緊繃的當下,明日身為專業領域的一員,自當責無旁貸。我們若是將「考核」、「管理」等範疇釐清,甚至運用系統管控,那麼這樣的困境或許就會有解套的可能,企業與員工雙方都能夠在後疫情時代裡緩步成長。